長沙公交往事(4)
文|枬子 編輯|馬桶
1953年8月16日開通,全長3公里。1953年11月28日,由寶南街發車,經老火車站、小吳門、松桂園、烈士公園、絲茅沖至黑石渡,再延伸至羅灣鎮。1982年3月,從羅灣鎮經五一路、迎賓路、烈士公園南門到黑石渡,全長9.3公里。
1950年,長沙市政府啟動了大西門、火車站五大市政工程建設。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奮斗,五一路西段于1952年5月1日正式通車,以紀念五一勞動節命名。隨著上世紀70年代湘江一橋的建成,長沙東西方向終于貫通。湘江一橋建成后,12條公交線路中有3條、6條、12條公交車經五一路至河西,終點位于羅灣鎮。
三路公交車是從河東到河西的*條公交線路,也是20世紀70年代初一的一條。長沙火車站建成后,6路和12路開往河西。
三路車從羅灣鎮出發,從湘江一橋經五一路左轉至迎賓路口。這一段是五一路,與后來的12條路線重疊,然后在后面寫12條路線的故事時進行描述。
20世紀80年代,長沙只有50所或60所中學。除私立中學和大廠礦兒童學校外,還有50所公立普通中學,分為兩所省級中學(一所中學和師范大學附屬中學)、30所市級中學和18所區(鄉)中學。長沙中學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采用數字排名(80年代中期開始恢復明德、雅麗、長郡、周南等老學校名稱)。前面基本上是老城區的好學校,學校年齡長,位置好,基本完成,即初中到高中。
基本上所有的公交線路都會經過幾所中學,三條線路也不例外。要經過五一路16中、12中、清水塘1中、德雅路7中四所中學。除了我的七中,基本都是好學校。
長沙市七中 圖源:網絡
第十六中學位于今五一路與芙蓉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小巷內,當時站名湖南旅社。
學校成立于1949年9月,是一所與新中國同時誕生的學校,原名民豐職業學校。1956年被長沙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長沙市第十六中學。1987年9月,為了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,成立了長沙市旅游職業中學
第十二中學也是一所老學校,建于1923年,原名衡湘中學,現更名為湘一芙蓉中學,位于五一路原省政府對面。第三輛車轉向迎賓路的*站是停在第十二中學的后門。
迎賓路以前只是一條不起眼的泥濘小路,路邊沒有綠化,只有平房。1975年,由于連接五一路的老省政府,另一端通往省委大院和專門接待貴賓的蓉園酒店,這條路被修復成瀝青路,并被命名為迎賓路,兩側種植梧桐樹。
出乎意料的是,40多年后,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,這條彎彎曲曲的道路只有兩條車道,實際上成為長沙一的梧桐大道之一。
梧桐是過去長沙街頭較常見的樹,到處都是粗樹。近年來,隨著長沙的道路建設,這些樹木悄然消失。因為迎賓路不是主干道,兩邊單位太多,不可能 也不能拓寬,反而保留了以前的原貌,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。
迎賓路 圖源:《瀟湘晨報》
3路公交車走完迎賓路后,從烈士公園南門左轉到展覽館路。展覽館路不長。從烈士公園南門到建湘路口(今芙蓉路口),是1958年與湖南省展覽館合作修建的道路成為營盤東路的一部分。
三路車在展覽館路上只停一站,即展覽館路與東風路的交叉口,一中學生只能從這里下車。
過了這一站,右轉就是東風路。東風路前身是1913年譚延凱督湘時修建的長潭公路的一段,后來于20世紀60年代翻新。它的名字自然有時代特色(東風壓倒西風)。
由于三路車經過長沙較重要的兩個公園:烈士公園和動物園,長沙人稱三路車為公園專線。
起初,長沙沒有動物園(南郊公園附近有一個野生動物救助站,后來合并到動物園),公園全部屬于烈士公園,烈士公園慢慢開始飼養動物,結果越來越大,品種越來越多,只是劃出一個區域建設動物園。
因此,動物園從烈士公園分開,前門在第七中學的隔壁。這兩個公園被墻隔開,只有一扇小門相互交流。奇怪的是,如果從小門經過,動物園不需要買門票,而從烈士公園到動物園,可能是動物園的門票更貴。
細雅子很難從烈士公園翻過動物園。墻壁相對較高,只有從湖北岸的人工山上翻過來有點容易。如果你翻錯了地方,你可能會不小心掉進河馬館外的活動場所。
七中有三個大單位,除了七中和動物園,另一個是湖南電視臺。當時湖南電視臺極其不顯眼,可憐地夾在七中和動物園之間,只占了一小塊地,幾十年后一點威望都沒有。
老動物園 圖源:網絡
除了這三大單位,還有國防科技大學和省社會科學院。社會科學院相對低調,知道的人不多,國防科技大學的正門也沒有在這條路上開。
3路公交車到燕瓦池東風十字路口,然后右轉到德雅路,一路向北直達終點站黑石渡,即長沙北郊。因此,這里的三路公交車還有另一個名字,即北郊專線,這是該市一一輛開往北郊的公交車。
北郊是長沙的輕化工業區,工廠眾多。三路公交車的終點站黑石渡站位于湖南日化廠的大門。當時沒有人叫黑石渡,而是叫黑石。甚至地圖上也標有黑石,這是瀏陽河上的一個重要渡口。
黑石渡口的具體建設是不可能的,但它曾經是一一個通過瀏陽河到城市的正式渡口。直到上個世紀末,這里還有渡船。我們認為北郊是鄉村,但從鴨子店乘渡船過河的農民認為黑石渡船是城市。
我以前寫過北郊的故事,這里就不重復了。只講一個與三路車有關的趣事:絲茅沖站和終點站之間有一個神奇的小站,沒有站名,就叫招呼站。這是因為三輛公交車在德雅路左轉到瀏覽河路(當時叫吳黑路),德雅路有幾百米,通往幾家工廠,問候站是為這些工廠工人設立的,這里甚至沒有車站標志,沒有人想過站一個名字,每個人都叫問候站,意思是停下來。
我先后在長沙市*中學和第七中學上學。當我*次進入初中時,我仍然住在小吳門。我較羨慕那些能拿著月票坐公交車上學的學生。因為我住得很近,我沒有機會享受這種待遇。20世紀80年代初,我的家人搬到的家人搬得很遠。較后,我有機會每天坐公共汽車上學。
我家住窯嶺。七中要先坐6路公交車到湖南旅社,再坐3路公交車到動物園站。學生們玩得很開心。為了多坐幾站路,我選擇在羅灣鎮或五一廣場站轉車。當然,還有一個原因是羅灣鎮是起點站,上車的人少,有座位。
6路、3路重復路段為湖南旅社至五一路至羅灣鎮,中間有三站。省時省錢的轉車方式自然是在湖南旅社站轉車。但是我們用月票不存在省錢的問題。
至于時間,那個月較重要的是時間。
3路線條件不好,尤其是德雅路后半段,路窄坑洼洼,北郊工廠的大貨車也要走這條路。但是這條路行人不多,紅綠燈少,基本沒有交警。所以三路車的司機開得很猛,事故也很多。正如前面提到的,長通道車的轉盤處是危險的。有一年,一個小女孩在三路線的公交車上摔倒了。
從羅灣鎮到黑石渡黑石渡,9.當時城區所有公交線路3公里的距離(僅次于7路和11路10.4公里)相當于從湘江河到北郊。
每天早上,一車車都是學生,大部分都是這些中學生。在公交車司機和售票員心目中,一中都是好學生,到展廳站下車時,查月票不勤。報站也是報一中展廳到達,語氣也很溫柔,仿佛一中是個好學生展廳。通過展過后,月票檢查比較嚴格,對學生的態度也不好。報名時總是報名 七中動物園到達,好像七中是動物園,我們都是動物。
當時,大多數售票員都是女同性戀。檢查票取決于他們的心情。當他們心情好的時候,他們不會檢查得那么仔細。即使你主動叫她買票,她也懶得動,縮在門旁邊售票員的座位上打瞌睡。不管怎樣,吃了一大鍋飯。只要你賣的票和你收到的錢一樣好,你就不會得到更多或更少的工資。當售票員心情不好時,她檢查了票,發現票特別兇猛,一個接一個地準確。
我問鄰居家一個當售票員的姐姐,她是怎么看出誰買的票不買的?姐姐說的很簡單。任何眼神飄忽、四處看、不敢正視售票員的人,要么逃票,要么逃票。
當然,我們每天坐公交車的人都有月票。當時成人月票每月4元(1984年漲到6元),學生票半價兩元。公交月票還需要單位出具證明,到東塘公交總站辦理。同學惠哥家境一般,零用錢很少。為了省錢,我通常每隔一個月買一張月票。沒有月票的那個月,我只能打溜票,每天和售票員打游擊戰。
這一天,三路車又被售票員抓住了,不僅要補票罰款,還被教導主任狠狠訓練。
下課后,我和惠弟聊天,惠弟自然很沮喪,我靈機一動地說:你畫得這么好,不如我們畫月票怎么樣?
慧弟的眼睛一亮:這個建議好,我們試試。
說干就干,兩個人翻出月票卡。月底,有同學買了下個月的月票。月底這幾天,本月和下個月的月票可以通用?;鄹缦蛲瑢W借了一張新的下個月月票,就干了。
所謂月票,就是每月買一次票花。月票卡上貼著照片和鋼印,買一張印有月份的票花。票花粗糙簡單,是印有月份的彩色小紙。
背景色只不過是幾種,你可以找到以前的廢票花來代替,只要印刷月份的藝術詞可以改變?;刈逍值苷业揭粡埌准?,用蠟筆仔細畫,只花了十分鐘就畫好了。
我把慧弟的作品和同學的真品進行了比較。更不用說,你可以用假的混淆真相。把它放在卡套里,不要在強光下仔細看,真的看不出是假的。
所以從第二個月開始,他們就開始用假月票坐車,直到高中畢業才被抓。
輝哥找到了賺錢的方法,開始批量生產賣給同學,一個只有五角錢。當然,批量制造的質量也沒那么好,也有同學被抓了。售票員也提高了警惕,但上學和放學都是坐公交車的高峰期。有很多人。他不能一個接一個地檢查——假月票放在塑料卡袋里。當他下車時,他在售票員的眼瞼下搖晃,他看不清楚。另外,我和惠弟每天都坐這班車上下學,算是熟臉,成功率還是很高的。
今天的三路車一度更名為303路,全長19.4公里。北端變化不大,但從黑石渡沿三一大道延伸到四方坪附近。四方大道與棲豐路交叉口西北角是一個奇怪的建筑門口,名為海洋半島。西端的距離延長了很多,從羅灣鎮到楓林路,再到金星北路,再到西二環附近的一個叫恒大華府的建筑。
作者介紹
文革初期出生于長沙,擔任工人、會計、財務總監?,F為高級會計師。